跟着外交官学“说话之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环球杂志社 Author 岳圣淞
作者:岳圣淞,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首发:2022年3月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5期
“他们来或者不来,没有人会在意”,北京冬奥会举行之前,针对有报道称澳大利亚不会派政府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冬奥会不是政治作秀和搞政治操弄的舞台。澳方政客出于政治私利作秀炒作,对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不会有任何影响。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发展壮大的步伐、中国新疆稳定发展的步伐岂是这几个国家、这几个人的拙劣表演所影响得了的?”面对美、英、德等国炒作涉疆谎言、企图破坏中国稳定、遏制中国发展的所作所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巧妙地引用了李白古诗《早发白帝城》中的一句作为回应。
“我想世界民众只能表示‘呵呵’了,姑且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吧”,美国彭博社2021年7月发布新一期的“全球抗疫排名”,其中美国排名第一,成为“全球第一抗疫大国”,中国排名第八。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彭博社的所谓“全球抗疫排名”,既不尊重事实,也不尊重科学,更不尊重生命,并以网络用语“呵呵”来表达中国态度……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国际和地区局势加速复杂演变、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的现实,中国外交始终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目标,在大国博弈中措置裕如,在斗争与合作中勇毅前行,有力推动了中国外交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实现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奋发有为”的历史性转变。在此过程中,外交话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外交话语在议程选择、表述风格和传播方式上均呈现出令人欣喜的转变,频频出现的“外交金句”背后,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国外交从容的力度和气度,更有充满自信的温度和风度。
01
争锋相对自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美方持续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歪曲中国对外战略意图,对中美关系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干扰,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冲击。面对日益升级的负面话语攻势,中国外交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通过精准巧妙的议程选择掌握话语主动权,针锋相对、有理有利有节地对无理指责予以驳斥和回击,展现了中国外交致力于阐明中国政府严正立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意志。
在2021年3月18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面对美方率先发起对中国内政和外交政策的无理攻击,中方代表团团长杨洁篪即席予以严正回应,指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中方铿锵有力的坚定表态,向美国明确展示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根本立场,也向世界清晰传递了中国坚定维护自身发展模式和发展权益的勇气与信心,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自信与从容。
这次会谈之后,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次日刊发题为《拜登先生,对中国的强硬言论已经够了!》的专栏文章,认为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方面迄今为止多半仍在沿用前任政府的脚本,呼吁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缓解紧张关系、建立信任。
新冠肺炎疫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整个世界带来冲击。为掩饰自身在应对疫情方面的拙劣表现,并转移国际社会对其在全球抗疫合作中不负责任言行的指责,美国企图展开对华负面舆论攻势将疫情责任推卸给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舆情,中国外交一方面坚持以事实为基础,对西方对华负面话语议程逐一进行有力回击;另一方面,通过援引实时数据并辅以科学系统的分析,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以对比视角向外界展示了中西方抗疫行动方式及其成效和影响的巨大反差。
在美国先后抛出“疫情源头论”和“虚假信息论”等负面对华论调后,外交部在短时间内作出密集回应,围绕美国国内疫情疑点提出质疑。媒体进一步追问有关“德特里克堡实验室重启”“‘赤色传染’疫情推演”和“2020美国国内大流感”等话题,立即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02
暖心温度在对涉疫不实言论进行有力回击的同时,中国也持续利用外交话语渠道及时准确地同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分享中国抗疫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暖心温度”。中方接连发布了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六版防控方案,并将其翻译成多国文字,毫无保留地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的理论与实践机制化成果。
世界多国因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而令疫情得到有效缓解,中国也因此收获了国际社会广泛肯定与赞誉,为树立自身积极的国际形象、良好的国际声誉提供了重要助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中方对外提供的援助物资上都写有寄语,“千里同好,坚于金石”“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这一行行散发着悠扬古韵的中国诗词背后,展现出中国对人类终将战胜疫情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心,饱含着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早日战胜疫情的真挚祝福,为无情病毒肆虐下的世界带来了“中国温度”和“中国感动”。
03
灵活多元中国始终践行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与义务。面对国际社会不公平现象,中国外交积极探索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灵活利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传播资源与平台,主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有力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2020年11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外国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澳大利亚士兵残害阿富汗平民的讽刺漫画,谴责了这一明显违背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的罪恶行径,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应为其军人在阿富汗所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并对世界道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澳大利亚谴责中国发布“假照片”,并要求中国道歉。赵立坚随后将漫画置顶,这也成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西方社交媒体上最“出圈”的一条推文,点赞数达到6万余次。有网友表示,这一“操作”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因为图像比文字更有力,而恰到好处的讽刺,往往更有效果。
2022年2月17日,赵立坚就美国总统拜登不顾阿富汗国内民生危机而签署行政令擅自分配阿在美被冻结资产一事发表推文,对美国不顾阿富汗人道主义危机继续推行对阿单边制裁的霸权行径予以批判,指出“美国从未关心过阿富汗人民”。
上述表态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各国网友对美西方国家长期以所谓道德标准和“人权”之名对他国实施无理打压的“双标”行径的谴责,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这也树立了中国敢于为国际社会不平现象发声的正义形象,在与西方国家的话语博弈中取得了主动权。
在向世界积极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外交话语的自信表达不仅体现了中国捍卫自身发展权益和国际利益的坚定决心,更向外界传递出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关系公平正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积极意愿,也必将为中国提升各领域国际话语权、塑造国际社会对“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认知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
✧ 李枏:南方青瓦台——韩国总统别墅“青南台”✧ 张蕴岭:关于国际区域治理的思考(二)